而今天的班会与以往略有不同。4月13日,傅老师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詹卓召集了班上的20余名同学,把班会从教室挪到户外,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漫步校园,走进博物馆。开展了一场颇有意义的“行走的班会”。
这是会计学院以“学思践悟二十大 实践育人创新篇”为主题开展“行走的班会”系列活动的一个剪影。本系列活动形式创新成果突出,注重以富有创造性的新形式拓宽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新内涵。辅导员老师们通过社会实践、走访爱国主义基地、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以沉浸交互的教育实践,将学生带到理论与实践交互的现实场景中,以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真正实现实践育人制度化、载体化、长期化、特色化和实效化,强化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同学们在精彩纷呈的体验中,留下深刻记忆,进一步坚定争做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做知行合一的感悟者
华中农业大学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景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
在这里,傅昌宁老师和同学们从西门进入,途径步行街,沿着西北门来到了学院路,学院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树冠遮天蔽日,年代久远,代表着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沿着学院路向上走,众多成排的红色建筑宿舍,以及学术交流中心点缀其中。傅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到:学术交流中心是学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召开学术报告会、科研成果交流会的地方,同时也提供食宿。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傅昌宁老师提醒同学们:“展厅所有的动物标本都是用真实的动物皮毛,再加入一些填充物制作而成。出于防腐防虫的需要,在标本制作的过程中,标本表面都涂了防腐药剂,具有很大的毒性,所以这些标本都不允许触碰。”博物馆就像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和植物园。40分钟后,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博物馆,走进了学生区的宿舍,途经体育馆、实验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片大片的试验田,最后到达了南湖畔休憩。
“知识的获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亲身感知、他人告知和逻辑推知。前两种形式尤为重要,读书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第二种形式,而今天的“行走的班会”就属于第一种。” 一边行走,傅老师一边向同学们传授此次华中农业大学之行的意义。
“这次班会太有意思了,不仅放松了身心,而且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更好的学校的学生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从而树立了更加远大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学院2021级会计学专业柯玲玲同学说。
“行走的班会”是这所高校实践育人项目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仅该校会计学院就组织80余名学子走出校园,深入各大高校访学交流,博闻强识,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筑牢思想根基,在一次次的“行走”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新路径。
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在这次除冰扫雪中,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如何用责任担当诠释民族精神。志愿服务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新时代征途中,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奉献青春价值,我感觉无比荣耀。”该校会计学院铭心志愿队队员肖瑶说。
该校开展的大学生“返家乡”自主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在寒暑假开展,活动鼓励并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切身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记“梦想、行动、智慧、快乐”的校训,从社会中增长见识,从实践中学习本领,从群众中树立信念,引导学生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返乡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
做实践育人的践行者
该校还以服务社区居民和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把“行走的班会”搬进社区,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程,引领学生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奉献成才。
学校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推出了“社区服务清单”,推动形成社区联动,定点服务的工作格局。教育学院的志愿者连续5年在周边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经济与管理学院“求实”志愿服务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并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公益服务;体育与健康学院一言一行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进行“全面禁毒 健康生活”知识宣讲,还在假期定期组织儿童足球培训;艺术与传媒学院“星火”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定期提供包括磨刀、修理小家电、理发、贴膜以及心理咨询等多个服务项目;外语外事学院“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将美术兴趣班搬进社区,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趣味学习氛围。
“学校通过‘行走的班会’进社区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仅我们学院,就和学校所在地附近南湖锦城社区和名都花园社区等近10个社区建立了校社合作共建关系,接下来,学院还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围绕发挥好。
党团共建阵地,深化推动基层服务及高校实践育人新高度,形成辐射,拓展通道,共筑共享。”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詹卓说。
班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交流平台,功能主要是督促、沟通、探讨、展示。将班会的场所由教室延伸到户外,能够提高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创新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的空间,加深班会的教育意义。未来,该校行走的班会将会到达更为多样的场所,带领同学们亲身感知、拓展见识、了解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