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沁县红旗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培训心得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是实践,“研”是思考,两者相辅相成。为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这学期外出培训,紧张而充实的培训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怀着满腔期望我参加了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的山西省中小学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本次培训为期一天半,时间虽短,但过程中的收获却使我满怀喜悦、满载而归。培训中鲜活的课堂示范、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太原市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吴鑫老师的“三个一”探索新课标下新课堂样态。

一、一个问题串单元整体

通过一个核心问题串一组问题链。首先,确立单元育人目标与教学主线。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与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与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其次,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从而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充分发掘育人价值,促进其核心素养的达成。

由一个问题串英语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由三个层面组成。分别是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针对学习理解类活动,首先要基于语篇,建构知识,通过以旧导新的手段,引入话题;其次梳理文本,提取信息,从而建立关联,形成结构,从文本知识转化为结构化思维。

应用实践类活动首先要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所形成的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从而链接生活,将所学知识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类活动需要超越语篇,多角度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

二、一个工具促思维提升

由立德树人与素养立意来导向教学,在平常教学中需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问题解决能力与关注学生的交流共享能力。通过思维可视化手段来提升思维品质,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方法、思维表达、思维路径等,用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思维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的品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高效思维方法,落实核心素养。

三、一个价值寻教育初心

教育的初心为立德树人,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日常教学中需要在主题引领下组织教学,实现英语课程思政价值。

为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助推新课标落地实施,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12月6日到12月8日,我有幸赴太原进行“新课标、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中小学英语课标培训。

聆听了韩敏老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如何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报告,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英语课程与核心素养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核心素养是课程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